拼音:qiàn zhī tǎ
解释: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,矮小的植株呈丛生状,高仅5~8厘米,直立生长,有时也具匍匐性。叶无柄,对生,密集排列成四列,叶片心形或长三角形,基部大,逐渐变小,顶端最小,接近尖形。叶色浓绿,在冬季和早春的冷凉季节或阳光充足的条件下,叶呈红褐或褐色,叶缘有白色角质层。整个植株叶片排列紧密而整齐,由基部向上逐渐变小,形成宝塔状,是一种奇特而美丽的多肉植物。
读音:qiàn,xī
[qiàn,xī]
红色:茜纱。茜衫。茜裙。
读音:zhī
[zhī]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 ◎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◎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◎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 ◎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 ◎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 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读音:da,tǎ
[da,tǎ]
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,尖顶,多层,常有七级、九级、十三级等,形状有圆形的、多角形的,一般用以藏舍利、经卷等:宝塔。佛塔。 ◎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:水塔。灯塔。纪念塔。金字塔。塔楼。 ◎ 姓。